【2007/10/17】【原文翻譯】movie week採訪︰fly, Andy fly!
神話的Andy變身了。不是在大型演唱會場,而是在小劇場,不是神話的小可愛,而是演員出身的導演張載赫。在首部音樂劇挑戰作《music in my heart》中展現了不同於以往在電視中的成熟形象。以下是演出前和他坦率真誠的聊天。
Anxiety 音樂劇挑戰前的焦慮
先看了《music in my heart》的故事梗概,真的好喜歡。雖然產生了想做的野心。但是一看是音樂劇就先擔心起來。正在苦惱,當看過音樂劇后感到很有趣也很感動。結果就遞交了挑戰書。然後申請到一個月的個人練習時間。首先,我做了10年神話的rapper,對唱歌感到最恐懼,為此每天接受課程練習。但是老師看到我後指出我太沒有自信了。從此我無論走到那裡都邊唱歌邊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自信感。就像‘練習就是藥’所說的,不懈的做下去,在某個瞬間我也感到自己變得不一樣了。其實總是被訓斥,手語老師對我說過,做手語的時候不要總是跳舞(笑)但是這些對于首次挑戰音樂劇的我來說是很好的教導和力量。
No more a shy guy 從‘shy guy’到‘romantic man’
形象變化一直困擾著我。神話1輯‘終結者’出道後,2輯‘T.O.P’之后3輯的時候為了宣揚男性美的‘only one’。脫離神話組合的形象,說實在的,我一直是那樣的形象。所以可愛的老 形象很強。個人活動的時候也總是展現那種形象。但是我的年紀也在慢慢的增長,所以有了擺脫這種形象的想法。所以更想做《music in my heart》了。張載赫的年紀也不小了,是一個具有穩重而彬彬有禮的魅力的男人。音樂劇練習的時候,我想著‘我是張載赫’,用這個念頭操縱自己。獨自一人的時候,也像張載赫那樣行動,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活用台詞裡的話。但是,只要見到神話哥哥們就會瞬間變回本來的面目。(笑)
Desire 對100%滿意的‘渴望’
回首從前,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像都做了。從情景諧劇‘nonstop 4’ ‘翻轉劇’,電視劇‘布拉格戀人’到現下的音樂劇。但是做完每一件事之後,從來沒從自己的嘴裡說出過‘很滿意’這樣的話。做過之後,遺憾,後悔的方面往往更過。我是那種必須自己感到滿意才能釋懷的類型。所以,這次個個都不放過,全部都要做到100%,野心很大。最為重要的是,這部作品是我個人很想完成,主動決定的,所以下定決心完美的做到最後。